不置可否的,科技的進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疏遠了心與心的距離。
剛剛隔壁的阿輝小小聲的向我抱怨除了IPAD MINI之外,連IPAD4都發表了,
我NEW IPAD還用不到半年勒,老賈死後,蘋果沒人管了阿。
我告訴他:「你可以不要買阿,那麼騷包趕流行幹嘛。」
他說:「不然沒有共同話題聊阿,大家都蘋果蘋果的。」
那你就買到死吧!我心想。
無論是同事的聚餐、朋友的聚會,彷彿模式都相同:拍照、打卡、吃飯、聊天、看手機。
所有流程做到定位差不多花費兩個小時,而手機陪伴的時候卻差不多快佔去了一半。
或許剛開始大家會熱絡的天南地北地聊東聊西,
但當某個人開始覺得無聊,或是沒有人同他說話,
不久便可能掏出手機,便開起了自己的AT力場,完全與周遭隔絕了,
沉浸在自己的手機世界中,
無論是瀏覽網頁也好、還是用APP跟其他人聊天也罷,
拿出手機者的出發點都只是想打發待在座位上沒其他事可做的時光罷了。
只要當某個聚會場合有一個人拿出手機,就會如同蝴蝶效應般,
第二、第三、第n個人都會拿出手機,
按一按、滑一滑,然後就沉默了,
每個人就這麼低著頭,包圍在自己的AT力場之中,
拜手機所賜。
直到某個人先起身說有事要先離去、或者電話鈴聲響起才像是又回到現實般,
發現話聊得差不多了,可以散場了。
現在這種市場領導消費者的需求行為,真的令許多老一輩的無法認同。
我媽就曾當面指責我說:「手機還好好的!幹嘛一定要換什麼智慧型!拿了就會有智慧嗎?阿你的腦袋還不是那樣不好使。」
當初我的那隻大家所謂的智障型手機還好好的能打能接,
但因為所有同事都有APP為了方便連絡或者不被孤立,
我也換了一隻能使用APP的手機,但不免得被自己媽媽念了好幾天。
他們認為東西能用就好,誰還那麼浪費敢奢望要多好多好;
東西壞了不是東西,而是修理啊!他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東西壞了我們不是想要修而是丟。
但我懷疑這句話她是看了失戀33天之後抄來數落我的。
想一想當初小時後,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不也過得很快樂?不也聊得很盡興?
就算網路,手機能聯絡遠方或是不常聯絡的人,但我們身邊不是還有朋友還有家人嗎?
為什麼總要捨近求遠的一直看著不在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呢?
科技產品相繼問世,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3c產品與我們緊密連接形影不離,
卻也突顯了我們「害怕寂寞」這個事實。
自己一個人時,拿起手機、解鎖、滑個兩下、看看時間也好,
彷彿手機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不時都要拿起來看看,然後收起。
自己跟朋友時,就算沒有來電,還是會拿出手機,點開臉書看一看再關起。
彷彿是一種儀式、一種習慣,只是我們不敢承認得是其實是我們空虛寂寞的心需要一些外在事物來填滿。
只是不甘承認「自己寂寞」的事實。
留言列表